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r\n 连农〔2016〕25号\r\n
\r\n
\r\n 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r\n
\r\n
\r\n 各县(区)农委(农水局):\r\n
\r\n
\r\n 为切实做好2016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推进水稻生产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水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省、市有关精神,现将《2016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r\n
\r\n
\r\n 附件:2016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r\n
\r\n
\r\n 连云港市农业委员会\r\n
\r\n
\r\n 2016年3月14日\r\n
\r\n
\r\n 附件:\r\n
\r\n
\r\n 2016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r\n
\r\n
\r\n 2015年,全市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稳粮增收中心任务,认真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全力克服了水稻移栽期干旱、分蘖期低温多雨及收获期阴雨雪灾不利天气影响,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进了水稻持续增产。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之年,水稻生产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不断提高水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水稻生产转型升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r\n
\r\n
\r\n 一、总体要求\r\n
\r\n
\r\n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提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攻方向,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要求,强化科技支撑,紧盯市场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大力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清洁化生产,因地制宜推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实现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r\n
\r\n
\r\n 二、目标任务\r\n
\r\n
\r\n 稳定水稻产能,大力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直播稻面积较上年压缩20%以上;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供秧,集中育秧面积1万亩以上,力争全市集中育秧比例达40%以上;大力开展优质米开发,优质米种植面积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水稻新模式探索和研究,水稻+N种植模式利用面积在20万亩以上;加大超级稻示范推广力度,超级稻应用占水稻种植面积15%以上。\r\n
\r\n
\r\n 三、指导原则\r\n
\r\n
\r\n (一)大力推进技术服务创新工程,确保水稻产能稳定。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抗逆减灾、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按照县有万亩片、乡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的目标,开展示范工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试行农业技术靶向服务。通过完善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规模生产者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生产者的经营效益。\r\n
\r\n
\r\n (二)大力推进水稻品质提升工程,挖掘提质增效潜力。以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和高产增效创建为平台,大力筛选示范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普遍认可的高产、优质、适口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行标准化生产,均衡提高水稻品质,通过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r\n
\r\n
\r\n (三)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工程,提高种稻复合收益。在稳定产能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技术,和水稻+马铃薯、水稻+草莓、水稻+西甜瓜等水稻+N种植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r\n
\r\n
\r\n (四)大力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程,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按照机械化、轻简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合理品种搭配和茬口衔接,攻关集成水稻毯(钵)苗机插、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r\n
\r\n
\r\n 四、重点工作\r\n
\r\n
\r\n 工作重点要围绕七个突出:\r\n
\r\n
\r\n (一)突出抓好品种优化布局,促进稻麦周年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早熟新品种。我市稻麦两季接茬矛盾突出,因此,急需选育、筛选、引进可协调两熟制机械化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早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展示基地等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品种示范与筛选,大力推广熟期适中、品质和产量较为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二是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通过科学规划我市稻麦生产,要根据不同稻作方式,科学安排茬口,确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分类指导,推广应用普适技术,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提质增效潜力,促进水稻正常收获,协调好稻麦周年平衡增产。三是提早做好备种工作。由于去年收获期连阴雨及雪灾影响,造成东辛农场、岗埠农场等国有农场制种基地收获困难,倒伏、霉变、冷冻等造成水稻种子发芽率大幅降低,给我市今年的水稻用种造成极大的影响。各县区要及时做好今年水稻用种准备,做好发芽率试验,科学指导农民加大播种量。对发芽率低、用种紧张的地方,要及早向县区政府汇报,提请适当降低对种子市场水稻种子质量标准,满足生产中用种需要。\r\n
\r\n
\r\n (二)突出抓好绿色高产增效创建实施质量,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各县区要把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作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进关键措施落,要因地制宜总结高产创建技术模式,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引领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科学制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方案。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科学制定创建技术方案,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二是提高高产创建质量。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突出抓好核心方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以高产创建带动本地区水稻均衡增产。三是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按照机械化、轻简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合理品种搭配和茬口衔接,集成示范水稻毯(钵)苗机插、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四是强化专家挂片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各级专家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作用。继续推行专家挂片指导制度,省级专家挂钩到县,市、县(市、区)专家挂钩到片,乡镇技术人员蹲点驻村,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r\n
\r\n
\r\n (三)突出抓好直播稻缩减和集中育供秧,大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直播稻盲目扩种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降低粮食生产风险,压缩直播稻将是我市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采取切实措施,配套相关政策,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我市集中育供秧、机插秧面积,进一步压缩直播稻面积,力争直播面积较2015年下降20%以上。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要提前摸清种植意向,早发动、早宣传、早培训。利用去年雪压稻灾情造成的惨痛教训,大力宣传直播稻种植存在的风险,加大水稻精确定量、机插秧、抛秧、秸秆还田等轻简高效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减少粗放直播稻种植,提高生产水平,不断推进水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三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供秧。各地要及早制定集中育秧规划,明确集中育秧主体,落实好集中育秧地点和规模,强化育秧技术培训与指导,建设高标准集中育秧基地,不断扩大集中育秧规模,力争全市集中育秧面积在40%以上。四是大力推广育秧新技术。要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以基质代替营养土、流水线播种、暗化出苗、无纺布覆盖、硬地硬盘育秧、工厂化育秧等成套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育秧技术培训指导,切实提高集中育秧秧苗素质。\r\n
\r\n
\r\n (四)突出抓好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一是大力推进优质稻米生产。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划定不同稻作功能区,建设优质米主产区,加强品牌培育,推进优质米产业化开发。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快筛选出农民普遍认可的高产、优质、适口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加大优良食味品种推广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生产,通过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二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在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需求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打造一批稻田种养结合技术典型。三是积极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在有市场需求的地区,积极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西瓜(草莓)、水稻+绿肥等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r\n
\r\n
\r\n (五)突出抓好藏粮于技战略,做好相关技术研究示范、集成与推广。一是强化水稻科技综合示范。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示范方案,优化丰富示范内容,集中示范展示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储备、技术熟化集成、成果展示、示范宣传与辐射带动等功能与作用。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破解技术瓶颈。针对生产上出现的品种布局混乱、稻茬小麦过度推迟播种、 直播稻盲目扩种等问题, 要多下田间地头、多与农民交流,做好相关技术研究:如培育与筛选早熟高产优质品种的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和钵苗机插配套技术研究、稻麦周年协调发展相配套的现代耕作栽培方式的研究、直播稻配套技术的研究、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研究与集成、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研究、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研究以及新型机械与装备的应用研究等。三是广泛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围绕水稻生产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互联网+水稻等新兴稻作生产技术,提高水稻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针对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涝灾、重大病虫害等,深入调查,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的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运筹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集成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减轻因灾损失。\r\n
\r\n
\r\n (六)突出抓好服务举措创新,坚持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一是积极推行三点工作法。大力推进首席专家指点、技术干部挂点、业务团队建点的三点工作法,全面提高全市农技推广系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强化新媒体技术宣传。广泛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将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信息、苗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等第一时间传递至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因时、因地、因苗技术指导到位率。三是深入推进技术靶向服务。在做好大面积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的同时,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实际,突出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四是加强典型模式示范。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建、创建水稻转型升级典型示范方,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同时,在生育关键时期,组织不同层次现场观摩,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增产增收。\r\n
\r\n
\r\n (七)突出抓好防灾减灾,确保水稻丰产丰收。我市地处沿海,低温、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据气象部门预测,2016年我国将会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们要及早制定防范预案,提早做好各项准备。一是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主动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二是推进科学抗灾。灾情一旦发生,要根据灾情发生情况,分地区、分作物、分灾种制定科学抗灾技术方案,因地制宜落实应对措施。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有效救灾。灾情发生后,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调查灾情,指导农民落实救灾措施,恢复生产。\r\n
\r\n
\r\n
\r\n
\r\n
\r\n 连云港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3月14日印发\r\n
\r\n
\r\n
\r\n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